首发新闻网手机版
发布

张晓林心愿成真背后的大爱传承

 2020-01-02

关注点一点  好運多一点



张晓林心愿成真背后的大爱传承

身患重症的如皋籍山区志愿者张晓林注资5万元成立“晓林爱心基金”,用于资助家乡贫困癌症患者——心愿成真背后的大爱传承



日前躺在病床上的张晓林终于盼来了他万分期待的那一刻。

当天,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石耀一行专程赶赴张晓林所在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与张晓林共同签署了“晓林爱心基金”捐赠协议,完成了张晓林的心愿。

对于太多人而言,张晓林并不陌生。他今年38岁,是城北街道双楼庄村人。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张晓林的事迹曾引起很大轰动。

2014年3月,他开启了人生第一次全国自驾游旅程。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州地区后,这里的高山峻岭与绝美风景吸引了他,可真正让他从驻足停留到长期扎根的原因,却是大凉山上的那些孩子们,纯真的眼神与艰苦的环境,双重刺激着他的内心。于是,本性善良的他决定留下来,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这些孩子。

从2014年5月起,他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渠道,开始为大凉山的孩子进行募捐。一开始,只是募捐衣物等生活用品。他将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赠来的衣物进行分类打包,塞满自己的车,然后开车前往大山深处,亲自深入了解各地情况,将爱心物资发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人手里。

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一线志愿者,每天行走在公益之路的最后一公里上。

5年来,他几乎每天开车行走在发放物资的路上,没有饭的时候就吃自带的饼干、面包。山路崎岖,曾让他一月之内换掉四条车胎,更让他曾三次翻车于路途之中,所幸人无大碍。5年来,他累计发放超过700吨的物资,同时,通过募捐,在大凉山建成了38所希望学校、22间浴室、6座桥和2条路。

在张晓林的内心深处,如果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这条公益之路,他将一直走下去。可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想到,曾经风风火火的张晓林,如今只能躺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

目前,张晓林正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告诉记者,张晓林的病情之所以恶化得这么快,是由于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张晓林本人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病情,他知道有些事不能等,也等不起,所以前不久,躺在病床上的他专门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表达了自己想要成立爱心基金的愿望,让大爱精神得以传承。

紧接着,本报记者便带着张晓林的心愿,到市慈善基金会咨询相关事宜。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石耀也被张晓林的大爱精神所感动,当即就基金名称、基金款项、资助项目、后续如何运作等进行了商议,并很快草拟了“晓林爱心基金”捐赠协议。18号下午,石耀一行也专程驱车赶赴张晓林所在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与张晓林共同签署了“晓林爱心基金”捐赠协议,了却了张晓林的心愿。根据协议,“晓林爱心基金”为一次性注资5万元,将主要用于“如皋市城北街道双楼庄村家庭贫困癌症患者资助”等慈善救助项目。

双楼庄村是张晓林的家乡,事实上,生于斯长于斯的张晓林已经不是第一次为家乡父老献上自己的爱心。常年奔波在大凉山的张晓林,每年年底回到家乡,总会挨个儿看望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慰问金。这一举动,张晓林已经坚持了四年。眼下的张晓林,身体状况已经不再允许他像从前那样,风尘仆仆,挨家挨户看望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甚至包括“晓林爱心基金”的后续运作,他也只能委托村干部帮他一一落实。

心愿达成了,张晓林如释重负。张晓林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比挣多少钱,都有价值、有意义的。

五年的岁月,他用爱心与行动,在空间上翻越了无数座大山。五年的岁月,他用付出与奉献,在自我中实现了太多的转变。即便身体状况已经如此糟糕,他仍然不忘自己是一名一线志愿者,每天行走在公益之路的最后一公里上,对他而言,这条路没有尽头,而他也将不断付出,不断前行。

融媒体记者王俊 李龙)




关注点一点  好運多一点


电话(Tel:+86)18028782878 邮箱E-mail:18028782878@189.cn
免责特别声明: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或平台立场。如果有侵权行为请先联系网站或平台删除
Copyright©No1news.cn ,首发新闻网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17471号

回顾旧版